專家觀點
Expert
前瞻2019企業經營策略大健康品牌產業高峰論壇
全品會陳春山理事長、中經院王健全副院長、經營發展協會林火燈理事長、元大證券賀鳴珩董事長、台經院林建甫院長、崇越科技郭智輝董事長
107/12/21


  茲摘錄當天演講重點說明如下:

2019全球品牌戰略要領-陳春山
1、資本市場升級方案-資本市場整合、加速推動金融科技。
2、雙語國家、內部國際化推動-推動雙語學校法源
3、全球健康產學聯盟-促進大健康品牌產業
4、地方創生城鎮品牌產業-以瑞士為師、日本為鏡(瑞士800萬人口就有第一大及第三大藥廠)

2019經濟趨勢-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-王健全
1.看壞2019年景氣。
主要原因:2018年基期高、川普與中國的競爭、美國升息縮表,原物料及油價下滑,全球投資人觀望氣氛濃厚,2019全球 GDP預估成長2.18%、美國由2.3%提高至2.7%、中國GDP由2018年6.5%調整為6.1%、歐洲由2%往下調整為1.6%、日本持平穩定由1.3%至1.4%,台灣GDP則由2.61%下修至2.1%。
2.台灣經濟未來6個月的景氣看壞。
(1)台灣今年第四季因川普徵稅(中國出口課徵25%稅109年實施)讓在大陸生產的訂單轉到其他國家,台灣企業受惠於轉單效應,但基本面已下修,未來6個月景氣看壞。10月製造業景氣指數已跌到40.6%,創2015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。光學及化學醫療生技不好、交通工具相關產業不好、基礎原物料不好、僅食品紡織產業及資通訊好一點,建議逢高減碼。
(2)台灣經濟呈現3M的現象: M型社會、產業M型化、公司薪水-M型化消費(一般人消費差、有錢的消費多)、貿易(出口好,在地不好)、薪水(好人才薪水高、其他的低薪)。台灣外熱內溫、大熱小溫、北熱南溫。批發ok、零售不佳,被電商打趴,實體店面差!  

2019前瞻企業轉型策略-資本市場-林火燈
1.關心資本市場發展的源由-上位思考,就有簽案。
(1)金融是人類近代發展的重要驅動力
(2)重視資本家是十八世紀亞歐勢力消長的關鍵
(3)美國經濟實力一枝獨秀關鍵在資本市場直接金融占比很高50%以上,政府鼓勵新興企業,也造就google、FB ..等企業例如:2012年歐債危機仍持續影響全球市場,但美國頒布Jobs ACT鼓勵新創稅減,反觀台灣恢復課徵證所稅(歷史4次課徵證所稅,台股受傷),股市不好,經濟不好。
(4)台灣直接金融占比停滯已有一段時間(20%以下)。
2.三個期待
(1)期待發展資本市場成為國家戰略
(2)期待以韓國為師,訂定資本市場發展藍圖
  A.金融投資業應以功能別分類而非行業別分類-各種金融投資業-例如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投信、投顧…等,想要從事什麼業務就應受該業務的法規規範,並分級管理。非現在的證券業只能股票經紀業務,資產管理業務屬於銀行業或投信業…等。導致台灣金融業的業務範疇狹隘,資金反而外流。(例如:許多人到香港發行金融投資理財商品,台灣人搶著購買)。自律體制由6個SRO(例如:投資買賣業、投資仲介、集合投資業、全權委託事業、投資顧問業、信託業)整合成一個SRO(self-regulatory organization;SRO)。
  B.金融投資商品改為”負面表列禁止”方式
  C.訂定資本市場藍圖:時間表、推動項目、角色扮演明確,業者也好遵循,才不會有類似2008年信託業法修了,2009年證期局才配合修改財務管理的應注意事項辦法,然2013年券商可以兼營銷售投資商品,最後2016年才能經營財富管理業務,耗時太久,延宕發展。公司治理藍圖的實踐是成功的模式,資本市場藍圖可效法之。
(3)期待推動金融科技強化社會安全網
  A.M型社會+金融法規趨嚴不利社會階層流動
  B.金融機構的Financial Technology很重要。
  C.加速推動的關鍵:雲端。共享速度變快,法遵可以用IT解決,可以降低成本,也可讓普惠金融發展,弱勢得到好服務。
  D.Leverage Market Operator 的角色功能:由台灣交易所、期交所、櫃買中心等來擔任)較能獲得信賴。

推動理財商品上市買賣及交易-元大證券賀鳴珩
1.中國大陸面對美國競爭採取的是培養本國企業阻擋外國企業(例如培養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華為等),而台灣則是阻擋或開放國外企業,但不培養本國企業。
2.開放證券商什麼金融商品都可以賣才是,而非過度限制,而讓導致台灣人跑到香港或新加坡買外幣商品。開放券商銷售外幣金融投資商品,國外投資人不用將外幣再轉換成台幣!
3.在台灣30歲以下者開戶數不到市場10%,而證券交易量占比只達5%,雖年輕人的財力不夠,但若能引導其零股交易,可增進交易量也培養年輕人理財的能力,資本市場跟實體經濟的連結很高,年輕人不關注,實體經濟如何變好?另外零股交易成本相對高,是以有調整的空間,例如成交金額1萬元以下免手續費。
4.全世界的大公司越來越少,直接金融風險越來越高,有風險就有糾紛,他認為可以推動理財型商品,讓資金引導至此,如香港及新加坡一樣,產出的效益最大。例如:台灣權證市場發行量3.5萬檔,一檔上市費4萬元,上市費就可達14億元,一般上市公司上市費的收入反而不到權證的一半,是以開放理財商品在交易所掛牌買賣才是未來發展重點。  

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-林建甫
1.用金融幫助產業是最高的戰略。
2.主管機關不能只有”監理”管理,應有”發展”的思維。
3.培養獨角獸及發展Global Nasdaq應該要鼓勵外資來台,沒有人願意來台投資,就不會有國際級的薪水及人才,不要擔心台灣被買走(例如之前有外商要買101大樓就被拒絕)。
4.年金改革-現在的退休金專戶由政府擔責任,何不讓民眾有選擇退休金由誰來操作的權利?  

大健康產業的分流與合流-郭智輝引言重點
1.台灣平均壽命約80.4歲,因醫療科技的進步,未來至2050年可提升到106歲,甚至120-150歲,全球人口將達10億人,可能會面臨糧食不足的現象,除非發生戰爭或天災才可能讓人口不減少,歷史過去發生戰爭多數因吃不飽,但機會會少一些。台灣平均餘命躺在醫院的約7-8年,與歐洲老人約2-3月型態比較不一樣,台灣子化及高齡化是趨勢,全球健康產值是很大的。
2.台灣能發展什麼產業?台灣人才-醫學全球前三名及半導體製造第一名,實力非常強,結合此兩項就可以是台灣未來50年的可發展的產業。
3.具體做法:
(1)一年培養5000位東南亞的學生來台學醫,10年就可以培養5萬人,他們再回自己國家工作,就能將”留台”經驗帶回當地,台灣醫療相關領域企業再與當地企業合作是不是比較容易成功?
(2)要引進有錢、有能的人來台灣Long styay及消費-這些人最重視的就是安全、愛美、長壽、享受等,可以讓國際名品免稅來台灣,讓國際名品價格低於亞洲其他地區,鼓勵有錢人來台消費(免稅觀光天堂 ),或組團來醫美或醫檢,或觀光文化(例如利用台灣故宮的寶藏,在6都開設分館,收藏可分朝代展覽,並搭配AR、VR、MR 等Taylor made 紀念品等)。
(3)台灣資金很多,在海外的錢至少有10兆,政府要課10%的稅,這些有錢人會將資金匯回台?當然不會,是以應該不要課稅,讓資金回流,鼓勵全球資金來台投資,採BOT方式,可以發行建國債,讓這些資金留在台灣,建設台灣就會有人來消費,就能創造其他稅收,民富國富,其他有8%~9%經濟成長率的國家都有特區,在特區消費免稅或有優惠等…就能讓人及錢進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