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觀點
Expert
隨經濟下的組織新思惟
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盧希鵬特聘教授
105/11/03


茲摘錄當天演講重點說明如下:

盧希鵬教授觀點摘錄:
一、強者不會生存,只會成為僵化的原因(例如柯達、Nokia)。現在的人常”對過去思想的堅持、對未來的無知”。
二、雜誌上報導的Fintech都不能做,若要勝出,必須要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秘密。模仿別人所作的創新只是1到N 的推廣,0到1創新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秘密。
三、孩子問我將來要做什麼比較好?您要做的工作可能目前還未存在,我們現在從事的工作是父親或祖父母那一代可以預測的嗎?
四、盧教授指出台灣每年出生人口數從19990年代之34萬人,降至2010年代的17萬人,2014年統計則約21萬人,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逐年增加,未來的工作找不到人來做,機器人取代人力勢在必行。
五、互聯網是用來降低交易成本,交易成本的降低,假設趨近於0則該產業(公司)將會消失,故有時政府故意以法令的囉嗦限制來保護該產業,就是要讓企業有緩衝的餘地。
六、金融互聯網有如哈士奇,內行人發展互聯網,不痛不癢,即便失敗還有原來傳統業務可獲利;互聯網金融有如狼狗,由外行人領導發展的金融,要活下去,所以能成功。去中心化的大數據信用分數將是P2P金融的基礎建設。
七、意見領袖的影響力
EX:安心亞的粉絲有200萬人,她晚安一小時內湧入2-3萬人按讚,盧教授粉絲團4000人,寫了一篇專業評論,一天有2-300人按讚很了不起了,誰具影響力?不可忽視!
八、隨經濟(ubiquinomics)強調弱連結更甚於強連結:
1.時間就是寶貴資源
EX:網路上購買商品已經強調3小時到貨;演講時間從50分改到18分鐘 (TED TALKS),現在網路影片超過3分鐘就很少人看了!
       教授要其12歲小孩幫忙找到某一系列歌曲,他的孩子在3分鐘內就找到,爸爸不解,哥哥回答,因為弟弟網路尚有結交35歲的資訊工程師,請他幫忙的!
2.陌生人的意見受重視
網路上陌生人推薦比起您網站建置的好更吸引一般人光顧
3.個人化的商業環境
I-phone是大量化而非客制化的商品,而是個人化的商品,所以賣出去之後,每個人的手機是很難借給別人的,是以未來所有企業要發展的是「個人化」商品,如此才難以被取代。
EX:一個學生在亞洲地區賣日本娃娃,交易成本已無差異化,後來到美洲墨西哥賣日本娃娃,透過E-BAY 可以找到適合對象銷售。
4.利他價值(生態價值思維)
利用別人賺錢是競爭的思惟,讓別人來利用我賺錢,是一種生態價值觀念,Airbnb、Facebook、Apple都是。